?????? 先說一下一位
留學(xué)生的情況。我在新加坡讀了4年書,現(xiàn)在博士畢業(yè),暫時留在原實驗室工作。三年前將女友從國內(nèi)接來,并在新加坡結(jié)的婚,現(xiàn)在她在學(xué)校教中文,工資一般。我現(xiàn)在正在考慮下一步該如何走。本來我的計劃是想去歐美鍛煉一下英文的。但同實驗室的一個師弟本來聯(lián)系好了德國的一個老板,但去那呆了一周后發(fā)現(xiàn)歐洲的生活水平和工資太讓人失望了,現(xiàn)在正在打退堂鼓,他的描述對我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另外新加坡的老板想叫我留下來,并給了很高的待遇,然后香港有個老板對我也很感興趣想叫我過去(我對香港的壓抑和快節(jié)奏沒有任何好感,不過香港工資水平的確很高,加上以后申請香港護照后既能當中國公民又能享受高福利的前景很誘人),所以現(xiàn)在是左右為難。我從各方面收集了一些資科,想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希望過來人能給我出個主意。
我的信息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我自己這一段時間在申請新加坡永久居民,并剛剛買了保險,所以對新加坡的福利制度略有所知。我的師弟(碩士)與德國(我最喜歡的國家)的一個老板聯(lián)系了很久,基本定了,簽證也辦好了,但去呆了一周跑回來,說歐洲科研,文化水平的確是高,但真是不適合中國人呆的地方,我與他聊了很久,所以對對歐洲的情況有所了解。然后是我們實驗室的儀器管理員,原來是在香港干的,后被挖來新加坡,平時常在一起吃飯,常聽他對比香港和新加坡。所以說我的信息應(yīng)該是比較可信的。
總的來說新加坡是低稅收,低福利,低負擔(dān);歐洲是高稅收,高福利,中負擔(dān);香港是抵稅收,高福利,高負擔(dān)。具體一點,象我的情況,在新加坡每月收入差不多2500美元,只要交7%的稅,醫(yī)療自己負擔(dān)50%,干3年就可以按揭買一套房子;在歐洲的話月收入差不多3000美元,但60%的工資要交稅,醫(yī)療免費,奮斗個10年應(yīng)該可以搞一套房子;在香港每月可拿4000美元,要交10%的稅,醫(yī)療免費,但可能干個20年也搞不到房子。
新加坡稅收還是很底的,我現(xiàn)在是5%,加上平時7%的消費稅,差不多占工資7%。然后每月要存一部分收入到CPF中(相當于國內(nèi)的公積金,但個人感覺沒有國內(nèi)的好)。CPF大約是個人出一半,單位出一半,所以如果按10%算,我自己出250,單位出250,我的CPF每月有500美元進帳。和國內(nèi)公積金一樣,新加坡的CPF分為三個部分:一般帳戶(購房基金),特殊帳戶(養(yǎng)老基金)和midisave帳戶(醫(yī)療保險)。其中存在特殊帳戶的錢大概8年會翻一倍,但在一定歲數(shù)前只能進不能出。Midisave的錢會是國家強制的醫(yī)療保險,政府貼了很多錢,所以保費很便宜,但從2000美元起保,就是說你看一次病花的前2000塊是100%自己出的,之后的醫(yī)療費國家出80%。(這一點不如中國的醫(yī)保好,沒有專項的檢查費用,平時身體檢查都要自己出錢。)意外傷殘,失業(yè),死亡的保險也有包括在其中,但很少,基本不起作用。新加坡買房很便宜,政府組屋80%的錢可以由CPF中的購房基金慢慢出,首付的50%可由銀行貸款,所以三室二廳的房子自己只要有30000現(xiàn)金就可以買下來。我現(xiàn)在每年花2000美元買意外和30種大病保險,再加150美元住院保險。基本上可以做到無后顧之憂,生病住院30天以下,不光不用花錢,還能攢錢。當然小病和身體檢查是要自己出錢的。我現(xiàn)在基本上不會生病,每年一次全面檢查要100每元,洗牙一年兩次50*2。所以我可以自由支配的年薪是,2500*12-2100(稅)-3000(CPF)-2150(保險)-200(保?。?5000(衣+食)-400(回國往返機票)=12050,既使在存錢買房的3年中也,每年可以有2050美元用來旅游和買奢侈品。生活質(zhì)量可算是很高了。
在歐洲的話,每月3000美元收入,個人所得稅50%,消費稅15%。綜合起來差不多60%。雖說沒有生老病死的后顧之憂,但房子是不便宜的,長期租房的話住得不爽不說,開銷也很大。可支配的年薪是3000*12-21600(稅)-7200(衣+食)-1000(回國往返機票)=6200,若扣去房租,只剩1400美元。在歐洲如果不是急診,排隊排三五個月是正常的,象我這樣定期做身體檢查的人一般都是去私人醫(yī)院或是定家庭醫(yī)生,估計開銷也不小,如果再加上交通不便還要買車養(yǎng)車的話,可能是入不敷出了。而且最討厭的一點是,因為我不想移民,以后很可能會回中國創(chuàng)業(yè)和養(yǎng)老,這樣的話我就享受不到任何醫(yī)療和養(yǎng)老福利了,那60%的工資就完全是為人家做貢獻了。一想到這我就非常不爽,在新加坡我買的保險和交的CPF都是存在自己的戶頭下,不管以后去哪都可以享用,就算以后回國了照樣后顧無憂。但在歐洲,錢都被人國家拿著,人一走茶就涼了,搞得人除了移民一點選擇權(quán)都沒有,而且就算移了民,萬一政策一變我除了上街游行別無它法,這不斷我后路嗎?我就想不通,這資本主義的自由國家怎么會這么“共產(chǎn)”,這么“不自由”呢?本來我是最向往歐洲的,但現(xiàn)在實在是鼓不起勇氣了。
最后是香港。香港的醫(yī)療是免費的,但平時檢查不知要不要錢,我的朋友是一次沒進過醫(yī)院所以不太清楚。但反正離祖國這么近,大不了去深圳檢查和洗牙就行了,所以醫(yī)療花費忽略不計。但吃得實在是太貴了,算下來是:4000*12-4800(稅)-7000(衣+食)-50(回國往返車票)=36150。在香港住最少也要15000一年,買房基本是沒指望了,所以每年省個21150,可以過幾年回國買房。在收入方面香港的確是不錯。但我去過很多次香港,對這個城市實在是沒有好感。太壓抑,太急燥了,我很不想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但誘人的是只要在香港撐7年就可以拿香港生份證,這樣既不用放棄中國公民的身份,又可以有簽證的便利和良好的福利。所以我現(xiàn)在還在考慮拿7年的壓抑換個香港生份證+回國買房的錢到底劃不劃算。
以上就是我現(xiàn)在的分析。想去的地方(歐洲)條件實在太差了,不愿去的地方(香港)條件又很誘人,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 澳際留學(xué)長春分公司顧問:李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