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2017年和小伙伴們一起圍觀國外校車
現在的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是每個家庭的未來。校車作為孩子每天上下學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在歐美等很多國家都設有完善的校車制度,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領略一下國外的校車文化吧。 美國:特權校車最威風
作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每天都有無數汽車奔馳在美國大街小巷。在這中間,有一種車的顏色全國統(tǒng)一且式樣也大同小異,這就是校車。醒目的黃色、卡車頭加巴士車身,看上去結實又穩(wěn)重。根據美國校車協(xié)會官網上的數據,全美有過半6至18歲的學生乘校車上下學。
在美國,人們經常都會見到一些橙黃色的大型巴士出入于街頭巷尾,早上將孩子接到學校,下午再送回家。這些獨具一格的大型巴士就是美國中小學校用來接送學生的校車,但校車并不是學校配備的,而是由校車公司按學區(qū)統(tǒng)一調度和管理,承擔各個學校學生的接送任務。校車的利用率很高,按照學生在校時間分批次接送,一般是先接中學生,后接小學生,先送小學生,后送中學生。 校車司機座位旁邊有個 停 的指示牌,只要司機把那個牌子掀出來,后面所有的車,無論幾個車道,都必須停下來。如果你看到校車旁邊沒有車,你想繞過去,警察抓住,沒有二話,重罰。 另外美國校車的黃色雖然看起來老舊,但是這顏色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最醒目的顏色,早在1939年,美國政府就立法規(guī)定校車一律為黃色,因為這種顏色即便在大霧中也最容易看清,因此也是最安全的顏色。
在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都有專為校車制定的法律,據說多達500多項。這其中包括對校車堅固性和安全性的規(guī)定,包括校車翻滾時的保護、車身連接部分的強度等。一句話,校車必須有 客車的設施,卡車的骨架 。
2006年11月,在美國印第安納首府,一輛素以彪悍著稱的悍馬撞上了停在路邊的無人校車。結果,悍馬半個車體粉碎,校車卻安然無恙。自此,美國校車聲名鵲起。
除了 結實 外,美國校車還很有地位,整個交通要為校車讓路。穿梭于城市間接送孩子的校車每到一個既定的上下車點,司機都會先亮起警示燈,然后將標有 STOP 字樣的紅色八邊形指示牌往外一扳。此時,路上往來的其他車輛,猶如見到紅燈,立即自覺靠邊停車。等孩子們都上下車完畢,校車開走,這些車輛才能恢復通行,總統(tǒng)的座駕也不例外。
校車在全美國所有校車是實行統(tǒng)一的標志,即黃色車身加黑色大塊條紋,并噴以SchoolBus的醒目字樣。校車的 待遇 與警車、救護車、消防車是一樣的,甚至優(yōu)于救護車和消防車。以田納西州為例,按照田納西州的交通規(guī)則,因為對后者,交通規(guī)則上只是一般性的規(guī)定,即遇有救護車、消防車鳴笛通行時,其他車輛應當盡量、盡快避讓,僅此而已。但對于校車則有專門的、詳細的 校車避讓規(guī)則 一節(jié)。其規(guī)則遠比警車、救護車、消防車復雜和嚴格。
加拿大校車
加拿大校車被譽為 世界第一安全校車 ,除法規(guī)嚴格外,全國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標準從硬件上保障了孩子的安全。加拿大校車顏色、款式和配備都是統(tǒng)一的,每個座位都配備了安全帶。校車鮮艷的深黃色非常醒目,外形看起來很結實,有點像裝甲車。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相對普通車輛,校車的交通事故率非常低,迄今為止還沒有因為校車車禍導致重大傷亡的記錄。 校車能夠成為加拿大最安全的兒童運輸工具,與司機的專業(yè)素質也密不可分。在加拿大,成為校車司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須符合作為司機的常規(guī)要求,如有3年以上的駕駛經驗,通過司法機關的無犯罪記錄檢查,通過政府藥檢部門的酒精和藥品的嚴格測試。還有一些更細致的規(guī)定,如必須有在和孩子相關的社區(qū)服務的經驗,愿意為孩子服務,喜歡并能很好地與孩子溝通。此外,成為一名校車司機,還必須完成專業(yè)的校車司機培訓且考試合格。
根據加拿大交通部安全規(guī)定,從2006年4月1日起,新制造的校車依大小而定,有2到8個座位上要配備安全座椅的固定扣,以確保體重未滿18kg的兒童乘坐校車時更加安全。校車是加拿大最安全的兒童運輸工具,加拿大安全議會的網站顯示,加拿大每年與校車有關的死亡事故為零。
加拿大的交通法明確規(guī)定,當校車停下來,緊急紅燈閃爍,車內伸出有 STOP 字樣的橫欄時,校車后面的所有車輛都必須停下,且不能從旁邊的車道繞過去超車。校車前迎面而來的車輛也必須停下,直到校車上的緊急燈熄滅,橫桿收回去了,方可前進。如果有人敢以身試法,不但會被罰款,還會被計入不良駕駛記錄。 日本:卡通校車最可愛
日本是個超級喜歡動漫的國家,無論是在街頭,還是生活中的說明書處處能見到漫畫。日本的幼兒園為了減輕小朋友們上學的抵觸情緒,都將校車裝飾得非常可愛和鮮艷。從Hello Kitty到皮卡丘,面對這么可愛的校車,小朋友們怎么可能抵擋住誘惑,不再怕上幼兒園,而是爭相乘坐。而且日本所有校車車身上都有黃色的三角提示標志,再配上車子醒目的車身,可愛的裝扮無疑會引起路上行人、司機的注意,提醒大家及時避讓,可愛的外表下還是秉承著安全第一的原則。
日本人的時間觀念很強,幼兒園通常會為每條校車線路安排一位組長,同一條校車線上的每位學生家長事先也都會拿到一個編號和通訊錄。遇到突發(fā)狀況,比如晚點,哪怕是1分鐘,組長都要負責告知1號家長 校車晚點,可遲些出門等車 ,然后由1號家長通知2號,2號再通知3號
除了司機,日本的校車上多半還會有一位全程陪同的指導老師,有時候是學校里的生活老師,有時候是自愿做義工的家長。
日本每家幼兒園都有卡通造型的校車。不過,到了中小學階段,除一些私立學校外,公立學校都不再開通校車。日本提倡中小學生自己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學,條件允許的,則更鼓勵步行。上小學后,老師會根據家庭住址的不同區(qū)域,告訴班上學生,哪些人住在同一區(qū)域,步行途中可以結伴同行。 日本政府對校車安全的重視緣于一起 校車事故 某托兒所校車送孩子上學時,一位老師誤以為所有孩子都下車了,而忽視了坐在最后一排睡覺的孩子。老師在課間發(fā)點心時才發(fā)現少了一個人,但已經晚了。這個孩子就這樣在車里呆了3個小時,以至于中暑死亡。事件發(fā)生后,接連幾天成為日本各媒體的頭版頭條,該托兒所也立即被查封。
由于70%的孩子需要乘校車上學,而有的幼兒園只有一輛校車,因此只得打時間差 將校車分成三條路線,輪流接送。早到的孩子早上學,晚到則反之。這樣也緩解了擁擠的交通,有利于減少交通事故。其實在日本,乘校車還算比較安全。校車駕駛員很少有年輕人和老人,大多是經驗豐富的中壯年。日本交通事故通報中,基本聽不到校車被撞。 德國:我有自己的停車站
德國有關部門發(fā)現,校車發(fā)生的事故大都不在駕駛途中,而是在進出車站期間。這是因為兒童好動,他們在等車時常嬉笑游戲,并不注意車輛進出。因此德國嚴格規(guī)定,校車必須設立車站,車站標識必須明顯可辨。校車一定要在規(guī)定車位停車,在進出車站時,校車要做出明顯的燈光表示,此時其余車輛一律不準超越校車。另外,要求家長讓孩子有足夠時間上路趕車,以防因為追趕校車而出事。 德國的校車多數是免費的,有權乘車的學童每人都有一個乘車卡,但也有一定的限制。校車由專門運輸公司提供,這些專門運輸公司既可能是當地公交公司,也可能是私人運輸公司。一般說來,一輛大型校車可以接送幾個學校的學生。隨著德國社會福利減少,少數的個別地方決定校車收費,但數額不多,而且家庭困難的可以減免。
泰國校車
為緩解首都曼谷擁堵的交通狀況,每學期開學前,市政府都會向家長們發(fā)出倡議,盡可能讓孩子乘校車上下學,并鄭重承諾會保證孩子的安全。由于學校條件不同,校車質量也不同,一般是可供十幾個孩子坐的空調面包車。
由于路途遙遠,很多孩子一上車就睡覺,工作人員必須時刻盯著每個孩子,以免煞車或有意外發(fā)生時磕著碰著。由于有家長反映,女司機比男司機更細心,因此泰國規(guī)定,盡可能讓女司機駕車。這樣一來,不少原本用私家車接送孩子的家長才放心讓孩子乘校車。
悉尼校車
和澳大利亞全國一樣,悉尼的中小學生們都可以向政府部門申請乘坐校車上學。校車的運營有專業(yè)的交通公司承擔,政府(道路交通管理局)則負責審核他們的資質并簽訂委托協(xié)議,至于學生和家長,不需要為校車支付任何。 除了個別招收殘障學生的特殊教育學校以外,悉尼的校車基本都是獨立于教學和教育部門之外,屬于公共交通服務的一部分,在政府交通部門完全主導下存在。根據相關規(guī)定,校車并不像美國等國家那樣擁有專門的色彩、車型,一般就是普通的公交車,只要它在特定的時間和路線行駛,掛上 school bus 的標志,就可以了。也許是澳大利亞人散淡平和的性格使然,這樣的管理并沒有什么形式上的高調,但是管理的細節(jié)卻是超越一般意義的嚴格。 無論是美國的特權校車還是日本的可愛校車,目的都是為了讓孩子能有一個快樂、安全的環(huán)境,這才是我們應該給孩子的未來。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www.innerlightcrystal.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